院庆动态

院庆动态

院庆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院庆首页 - 院庆动态 - 正文

首届长三角智能社会治理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与智能社会治理”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科技管理部 日期:2024-10-20作者: 浏览量:

10月19日,首届长三角智能社会治理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与智能社会治理”研讨会在学院举行。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孙旭东,嘉兴市社科联副主席胡勤芳,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党委书记唐杰,学院院长童志锋,副院长杨丽霞,学术副院长姚莉等出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全国4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及博士研究生,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社会》《社会学评论》等21家学术期刊编辑齐聚学院,共同探讨智能社会治理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

孙旭东在致辞中回顾了浙江财经大学的辉煌历程,并对东方学院在25年办学历程中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他指出,社会治理智慧化改革体现了我国体制机制优势,是城乡社会治理步入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趋势。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此背景下举办智能社会治理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发祥作为主办方代表致辞,他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智能社会治理在乡村振兴、城乡社区治理、数字法治、管理创新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论坛的召开,不仅为各位学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提供有益探索和新的思路。

童志锋在致辞中对各位来宾表示诚挚欢迎。他指出,学院自1999年建院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经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人才。他强调,作为一所办在地方的独立学院,如何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之下,在母体“新财经战略”的指引之下,回应数智时代的关键议题,学院正在不断探索。在“智慧东方”目标指引下,学院明确提出谋划面向“数智时代”的学科群建设,此次论坛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本次论坛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智能社会治理”的主题,展开了高水平的学术研讨,多位国家领军人才、行业优秀学者就智能社会治理的表象自觉、算计赋值、研究范式、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凝练智能社会治理的理念、工具、方法与模式,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技术的融合发展。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刘少杰教授教授从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关于社会事实和集体表象的哲学思辨出发,探讨表象的网络传播、数字制作和智能生成,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回应。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王宁教授从现代化进程中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双重过程,算计与赋值的六种关系与动态演变,提出智能社会治理中的算计错位与赋值错位。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金太军教授,阐释了广义治理、现代(西方)治理、中国式治理和智慧治理四种治理语境。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梁玉成解释了数字智能社会转型下社会科学范式从工业社会基于理论驱动的以设计数据为特征的ABM技术模拟,演变为智能化时代理论-数据-智能三元驱动的以生成性数据为特征的大语言模型,并列举大语言模型应用于战争模拟、国别研究、民族共同体多领域研究的进展。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狄金华教授从人工智能的伦理、成本与“替代效应”视角,分析人工智能替代人力的边界。学院院长童志锋以浙江数字检察为例,探讨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的实现机制。此外,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市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许伟就“数据赋能的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与人才培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发祥就“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科学何去何从”等主题发表观点和看法。

此外,论坛还设置了分论坛环节,分别就智慧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数字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数字技术应用与智能社会治理、数字治理与乡村建设、数字化转型与公共治理、人工智能与企业管理创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今年是东方学院办学25周年。25年以来,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经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人才,目前已向社会各界输送了近五万名优秀毕业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后续,学院还会探索建设交叉学科研究院、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技术实验室,落地3-4个服务数智时代转型的战略性学科团队,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智能社会治理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论坛由学院和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市人工智能和社会治理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并得到了海宁市现代公益组织服务与评估中心的大力支持。(文:梁颖)